全国空降同城服务_附近初中生联系方式,快餐一条龙400qq联系方式 ,51pc·mc茶馆官网

成果出版
 

贺平,《美国的日本研究史:基础资料与文献汇编》,2020年7月20日

美国的日本研究史:基础资料与文献汇编


贺平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在前文《中国的日本研究史:学科梳理和资料盘点》中,我们对中国日本研究史的主要文献汇编作了初步的整理和介绍。中国的日本研究是“国际日本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后者的系统整理和整体把握也是中国学者开展日本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助于我们从国际和比较的视角下对日本研究辩章学术、考镜源流。
       学依国势,一般认为,在二战之后的“国际日本研究”中,美国的日本研究规模最为可观,成就和影响也最为突出。因此,本文希望对美国日本研究史的基础资料与文献汇编作一简要的介绍,举其荦荦大者,希冀能为学界同仁按图索骥提供些许线索,也期待在此基础上考订刊缪、拾遗补缺。


一、引论
       自15世纪中期开始,世界各国的日本研究铢积寸累,延续至今卷帙浩繁,已近乎汗牛充栋。根据藤津滋生的统计,至1992年,以欧陆语言为主(也包括部分汉语、俄语)的日本研究相关文献就已经达到16万件,其中从1542年到1992年出版的日本研究书籍约为3万种。[1]1992年至今,又过去了近30年,大量新的研究不断涌现,“国际日本研究”的文献更为丰富、规模更为庞大,客观上使文献梳理的难度也随之扩大,尽管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但仍存在挂一漏万的风险。
       所谓的“国际日本研究”,自然无法笼而统之、一概而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日本研究”内部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这些因素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范式、不同的时间段(例如日本学、日本研究、现代及后现代日本研究等分期)、不同的功能(例如意识形态功能、接触功能、异文化理解功能、职业功能、批判功能等)等等。[2]因此,英语系国家、法语系国家、北欧国家、东亚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日本的研究,在智识传统、学术脉络和研究风格上,往往不尽一致。即便是在某一个类型国家的内部,国别和地区的差异也大致可辨。例如在英语系国家内部,美国与传统强国英国、近年来颇为活跃的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如部分东南亚国家、香港地区等)相比,各自在日本研究的视角、方法、立论等诸方面均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特色。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对于“国际日本研究”的文献梳理体裁众多、形式各异,除了一般的论文、报告、专著之外,还包括综述(review)、调查(survey)、指南(guide)、参考书目(bibliography)、索引(index)、目录(catalog)、名录(directory)、词典(dictionary)、传记(biography)等。对于日本研究机构、人员及其研究成果的盘点和梳理,既有阶段性、一次性的,也有连续的、长期的,资料颇为丰富。以下主要从英语学界和日本国内两方面对美国的日本研究史文献作一介绍,并扼要提及“国际日本学”语境下的新发展,部分文献可能存在重叠之处。

二、英语学界的文献
       在美国,对日本研究的首次大规模梳理当属1935年高木八尺受太平洋国际学会(Instituteof Pacific Relations)所做的调查。[3]高木八尺是其母校东京帝国大学“美国宪法、历史和外交讲座课程”的创立者(1918年),又是1925年成立的国际性学术团体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常务理事,在日美两国学界和政界均有深厚的人脉,可谓担当这一开创性调查的不二人选。根据该调查的统计,当时对日本研究抱有兴趣的美国学者约有107人,美国的日本研究尚在起步阶段。
       二战之后,首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则属1970年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SRC)和美国学术团体协会(ACLS)联合委员会的调查。[4]这一报告在时任耶鲁大学教授约翰·霍尔(JohnWhitney Hall)的指导下得以完成,霍尔本人是20世纪研究日本历史最为知名的学者之一。[5]该报告不仅对1934年至1969年间美国日本研究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梳理,更重要的是对此后一个时期美国的日本研究做出了规划,因此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引领意义,也反映了冷战中期的国际形势和日美关系。[6]根据这一报告,1968年在135所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共有416名日本研究学者,其中65%的学者从属于人文学科。
       1961年,为了彰显并进一步巩固日美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池田勇人首相与肯尼迪总统同意设立“美日文化和教育交流会议”(CULCON)。1974年,在“美日文化和教育交流会议”内又设立了“日本研究特别小委员会”,由后者对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日本研究实施全面的调查。该报告最终发表于1977年,也被称为“CULCON报告”。报告对1972-1976年美国日本研究学界发生的最新变化作了整体分析,并辅以较为详尽的量化数据统计。[7]
       如果说上述的调研偏重于美国的日本研究整体状况以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那么不少学者和大学的文献梳理则对日本研究的主体内容更为重视。1940年,日本史专家休·博顿(HughBorton)等学者就曾为哈佛燕京学社选编过日本研究书目和论文目录,包括英语、法语和德语等多个语种的文献,1954年又推出了更新和扩展后的版本,涉及1781个词条。[8] 1965年,约翰·霍尔和密歇根大学日本人类学家理查德·比尔兹利(Richard K. Beardsley)编撰出版了《通向日本的十二道门》(Twelve Doors to Japan)一书。该书成为战后早期日本研究入门的经典著作,其中不乏对既有美国日本研究的梳理。[9]同样身为日本史教授的约翰·道尔(John W. Dower)在1986年编撰了《日本历史文化研究书目提要》,涵盖从古代史到1986年的五个历史时间段,涉及书目提要、研究指南和期刊出版物信息,并对部分书目提要加以简短评语。1995年,道尔又与另一位日本史专家蒂莫西·乔治(Timothy S. George)合作推出了更新版,涉及5000余个词条。[10]
       在美国日本研究的文献整理中,一大批书志学家、图书馆员或许未必如大牌学者那样声名显赫,但凭借其默默无闻的辛勤耕耘,为学科的发展助力甚大。这其中,弗兰克·舒尔曼(Frank Joseph Shulman)即为其中的一员。1989年,作为“世界书目系列”的第103卷,弗兰克·舒尔曼编撰的《日本卷》问世,厚达煌煌873页。[11]此外,弗兰克·舒尔曼等编撰的历年美国博士论文目录等也对涉及日本研究的博士论文做过长期、系统的统计。不少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附属图书馆的日籍或日裔馆员在这一领域同样做出了值得铭记的贡献,时至今日在不少图书馆仍能发现她们的身影。[12]这方面尤以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夏威夷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日本研究的主要大学的图书馆为代表。此外,1992年,时任苏格兰阿伯丁大学资深讲师的理查德·佩伦(Richard Perren)也曾编撰了截至90年代之前的部分日本研究书目提要。[13]
       在战后美国的日本研究发展历程中,研究的差异化(differentiation)现象日益显著,研究领域越来越细分。[14]学科范式和指导原则甚至出现了急遽多元化乃至碎片化的现象。[15]因此,除了上述综合性的文献梳理之外,聚焦某一学科或具体研究领域的综述类分析也不断涌现,对于各个时期、各个侧面的日本研究做了相当细致和深入的评析。例如,1998年由哈佛大学日本宗教社会学教授海伦·哈迪卡(Helen Hardacre)编辑的《战后美国日本研究的发展》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16]在美国学界,与自然科学类似,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科也会定期邀请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撰写阶段性综述或“趋势报告”(trend report)。[17]一些专业类期刊也会间歇性地发表综述或评述,甚至出版特集或专辑。这些文献综述和“趋势报告”成为各个细分议题领域的基础性文献,也由于更加专业和细致,往往成为后续研究的必读文献。
       最后,大量日本研究入门教材或概论性著作,也大多会对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源进行系统整理。这一类的专著或合著数量甚多,以单篇论文形式呈现的文献回顾更是不知凡几,兹不备举。

三、日本国内的整理
       在日本国内,对外海外日本研究的关注颇早,相关著述也为数不少。这其中既有以英文出版、服务于整个国际学界的资料汇编,也有以日文撰写、主要针对日本学界自身的文献梳理,部分整理还备有多语种版本,以下择其精要略述。
       在英文资料方面,国际文化会馆的成绩有目共睹。国际文化会馆成立于1952年,旨在促进以国际相互理解为目的的文化交流和智识合作。作为国际文化会馆的首任图书馆长,福田なをみ从60年代开始就陆续编撰了大量西方日本研究的工具书。[18]1989年和1997年,国际文化会馆图书馆又相继编集出版了《日本研究参考图书指南》等资料。[19]
       这一方面贡献和产出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apanFoundation)。自1972年成立以来,国际交流基金就长期致力于对“国际日本研究”的系统整理。目前为止,包括北美在内,编撰出版的“日本研究系列”丛书已达数十册,主要包括基于问卷调查的专论(monograph)和名录(directory)两大类。从1974年至今,国际交流基金已至少出版了15卷《日本研究入门文献》(AnIntroductory Bibliography for Japanese Studies),每一卷分为社会科学和人文两大部分。其中,社会科学部分包括法律、政治科学、国际关系、经济、商业管理、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教育,人文部分包括考古学、历史、宗教与哲学、日语语言、文学、艺术等。[20]
       具体到美国的日本研究上,进入80年代之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开展了第一次全面的调查,并在1984年发表了首份报告。[21]1988年又分别对加拿大和美国的日本研究进行了梳理。此后,国际交流基金又与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for Asian Studies)、加拿大日本研究学会、夏威夷大学等机构以及日本社会学家帕特里克·斯坦因霍夫(PatriciaG. Steinhoff)等学者合作,在1985年、1989年、1995年、2005年等多次开展了更为全面的后续调查,[22]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于1996年和2007年出版了相关综述性研究。[23]2010年,国际交流基金与夏威夷大学合作开展了新的一轮调查,并在2015-2016年进行了部分数据更新。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的纸质材料不同,这一轮的调查数据已转为电子化,实现了全文公开的在线查询。[24]鉴于全球金融;某中跋旌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在2010年时隔仅仅两年之后,国际交流基金又于2012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基于此形成了2013年出版的新一份综述性研究。[25]
       在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日本研究的文献梳理方面,国际交流基金的上述成果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深入的,其特点有三。首先,这些调查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权威而系统,掌握的数据也细大不捐、极尽翔实。其次,长期的跟踪调查和数据的阶段性更新,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横向上了解某个时间段的美国日本研究现状,及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研究的对比,也得以在纵向上解读和判断美国日本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重要节点的变化,形成动态的认知。再次,这些调查在追求数据完备性的同时,往往还辅之以深度的学理分析和专业解读。除了前述的帕特里克·斯坦因霍夫之外,马里乌斯·詹森(MariusB. Jansen)、查莫斯·约翰逊(ChalmersAshby Johnson)等一大批美国知名的日本研究专家都曾参与其中,为其撰写文献述评等。
       在日文资料方面,1961-1962年,筑摩书房就曾推出过五卷本的《外国人眼中的日本》,对“南蛮渡来”、幕末维新、明治、大正昭和、战后等五个时期的海外日本研究名著作过介绍。[26]1970年,大阪大学教授宫本又次主编了《美国的日本研究》一书。该书尽管侧重于经济史和经营史,但对现代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作者和著作做了颇为详尽的梳理分析。[27]广岛大学则在8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知日家相关文献目录》、《知日家人名辞典》以及论文集《知日家的诞生》,这些文献均源于同一研究项目。[28]1987年,作为“中公新书”的其中一册,同为东京大学教授的佐伯彰一与芳贺徹编撰了《外国人的日本论名著》,收录并评析了自1858-1984年间42个国外学者及其日本研究名著。[29]2005年,著名的参考书籍出版机构“日外Associates”编辑出版了《“日本研究”图书目录:1985-2004——世界中的日本》。该目录收录了由“外国人”在1985-2004年的近20年间撰写的、以日文出版的日本研究专著和论文集,共计5360条目录,并配有简要的内容介绍。[30]
       此外,日本国内的不少机构也出版过关于海外日本研究特别是美国日本研究的资料汇编。例如,福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编辑出版的《海外日本研究机构要览》截至2007年已发行7版,该协会还在其会刊《福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FUKUOKAUNESCO)中陆续刊载与之相关的论文、会议纪要、文献整理等。[31]

四、“国际日本学”语境下的新发展
       1985年,国际交流基金将“日本研究”或“日本学”定义为“在社会文化等专业领域关于日本现在与过去的综合研究”。随着日本国际地位的崛起,“国际日本学”(“国际日本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从域外看日本、由日本看世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这一主题内容丰富,也有诸多最新的进展,限于篇幅在此难以一一展开,具体内容将在后续系列中详述。
      1987年,在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大力支持下,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在京都成立,简称“日文研”。这一机构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国文学研究资料馆、国立国语研究所等日本人文社科研究的诸多老牌核心机构一道,成为日本推动“日本研究国际化”的主要平台。
       在此基础上,为了加速“国际日本学”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国内陆续成立了一大批研究机构,或在原有大学、研究所等机构内整合成立新的部门。例如,1998年,凭借首届文部省21世纪卓越中心项目(COE)的支持,法政大学建立了“国际日本学研究所”[32];大阪大学开设面向全校的“国际日本研究”(GlobalJapan Studies)项目;东京外国语大学在2009年成立“国际日本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国际日本学研究院”[33],明治大学组建了“国际日本学院”和研究生院级别的“国际日本学研究科”[34]。包括这些机构在内,“国际日本研究联盟”(Consortiumfor Global Japanese Studies)也应运而生。该联盟目前共有加盟机构14家、观察员3家,几乎涵盖了以“国际日本学”为主旨的日本绝大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35]
       2012年11月,东京大学设立了“国际综合日本研究专门部会”,强调“国际综合日本学”(GlobalJapan Studies)意在将“作为他者研究的日本研究”与“作为自我研究的日本研究”实现相互交叉和融合。为此,以东洋文化研究所的成员为核心,东京大学建立了“国际综合日本学网络”。[36]2019年,东京大学又新成立了“国际高等研究所”(日文:東京カレ-ジ,英文:TokyoCollege)。在其设立的四个跨领域研究计划中,其中之一即为“由内看日本、由外看日本”。[37]
       这些“国际日本学”的重镇,出版了大量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并积极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不难想象的是,除了夯实和宣介自身的研究成果之外,对于海外各国特别是美国的日本研究的梳理也是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绩首屈一指,其出版物大多与“国际日本研究”相关,例如《世界的日本研究》、《日本研究》、《海外日本像集成》、《异邦人的视角》、《日文研》、《日本评论》(JapanReview)、《共同研究报告书》、《国际研讨会(报告书)》、《海外研讨会报告书》、《日文研论坛报告书》等。[38]这些出版物高度关注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日本研究,且持续跟踪。同时,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也编撰整理了大量学术资料以及日本史等细分领域的综述。[39]其中不少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例如,1994年,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了由藤津滋生编撰的《海外日本研究年表》,近百页的年表上至公元元年下至1945年,以1867年为界,分成上下两册。[40]同一年,国际文化研究中心的臼井祥子也制作了1837-1993年美国的日本研究年表。[41]此外,2016年东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日本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追溯日本的29种方法:国际日本研究入门》,为不少细分研究主题提供了初步的文献介绍。[42]
       与前述国际交流基金的全面调查和厚重著述相比,这些“国际日本学”机构对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日本研究梳理多以论文、报告和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呈现。限于篇幅和深度,在数据的完整性、分析的系统性等方面往往有所不足,且多有重复。但鉴于大量机构对自身成果的公开持颇为积极的态度,相当一部分的资料均可在网络或其机构数据库内免费获取,对外界及时、迅捷地掌握相关信息仍提供了极大便利。


(本文为东芝国际交流财团“多语种中译日本研究数据库”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藤津滋生「外国語による日本研究文献の書誌学的研究」、『日本研究: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紀要』、第10集、1994年8月、403-418頁。
[2]ネウストプニー J. V.「日本研究のパラダイム―その多様性を理解するために―」、『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報告書)』第1集、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89年、79-105頁。
[3]Yasaka Takagi,“ASurvey of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 1935.
[4]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port on the State ofthe Field, Prospect, Resources and Future Needs,” Prepared by the SSRC-ACLSJoint Committee on Japanese Studies, New York: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February 1970.
[5]另可参阅JohnWhitney Hall, “Thirty Years of Japanese Studies in America,” Transa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rientalists in Japan, 1971, pp. 22-35.
[6]对于这个报告的批判性评价另可参见:H.D. ハルートゥニアン「曖昧なシルエット—イデオロギー、知、そして米国における日本学の形成」(上)、遠藤克彦訳、『みすず』、1998年5月号、2-21頁。
[7] Elizabeth T. Massey and Joseph A.Massey, “CULCON Report on Japanese Studie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iddle-70s,” published by the JapanSociety for the Subcommittee on Japanese Studies, New York, 1977.
[8] Hugh Borton, Serge Elisseeff, William W. Lockwood and John C.Pelzel, A Selected List of Books and Articles on Japan in 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Cambridge: Published byth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or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1954.
[9] John W. Hall and Richard K. Beardsley, Twelve Doors to Japan, New York: McGraw-Hill, 1965.
[10] John W. Dower, Japanese History & Cultur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Seven Basic Bibliographies, New York: M. Wiener Pub. :Distributed by Publisher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or Japan, 1986; John W.Dower with Timothy S. George, Japanese History & Cultur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Seven Basic Bibliographies, 2nd ed.,rev. and updated, Princeton: Markus Wiener, 1995.
[11] Frank Joseph Shulman, Japan,World Bibliographical Series v. 103, Oxford, England: Clio Press, 1989.
[12]例如可参见HerschelWebb,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arleigh Ryan, Research in Japanese Sources: A Guid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5; Sadao Asada ed., Japan and the World,1853-1952: A Bibliographic Guide to Japanese Scholarship in Foreign Relations,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9; Yasuko Makino and Masaei Saito, A Student Guide to Japanese Sources in the Humanities, Ann Arbor, Mi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4; Yasuko Makino and Mihoko Miki, Japan and theJapanese: A Bibliographic Guide to Reference Sources, Westport, Conn.:Greenwood Pub Group, 1996.
[13] Richard Perren, Japanese Studies from Pre-History to 1990: a Bibliographical Guide,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Press, Distributed exclusively in the USA and Canada by St. Martin’s Press,1992.
[14] The Japan Foundation,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1990’s, Tokyo, Japan: The Japan Foundation and Ann Arbor, MI.: Associationfor Asian Studies, 1996, pp.10-11.
[15] John W. Dower, “Sizing up (and Breaking down) Japan,” in Helen Hardacre ed., The Postwar Developments of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1998,pp.1-36.
[16] Helen Hardacre ed., The Postwar Developments of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Leiden and Boston: Brill, 1998.
[17]例如,关于社会学可参见:Current Sociology, Volume 44, Issue 1, March 1996; Yoshio Sugimoto, An Introduction to Japanese Society (Fourth Edition), Melbour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Chapter one: The Japan Phenomen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pp.1-37。关于人类学可参见:William W. Kelly, “Directions in the Anthropology of ContemporaryJapan,”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Vol. 20, 1991, pp. 395-431; Gorden Mathews, “On the Tension between Japanese and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Depictions of Japan,” in Shinji Yamashita, Joseph Bosco, and J.S. Eades eds., The Making of Anthropology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2004, pp.114-135。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90年代之前日本研究的简要评述可参见:J・G ・ファン・ブレーメン「人類学からみた日本研究」、『対象と方法―各専門から見た日本研究の問題点―』、国際シンポジウム(報告書)第2集、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89年、43-60頁。
[18]Naomi Fukuda, Libraries for Japanese Studies: a Report of a Survey, Tokyo: International House of JapanLibrary, 1963; Naomi Fukuda,Union Catalog of Books on Japan in Western Languages, Tokyo: International HouseLibrary,1967; Naomi Fukuda ed., Bibliography of Reference Works for Japanese Studies, Ann Arbor: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79; Naomi Fukuda, Survey of Japanese Colle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 Arbor: Center for Japanese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0; Naomi Fukuda ed., Japanese History: a Guide to Survey Histories, Ann Arbor: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84-1986.
[19] A Guide to Reference Booksfor Japanese Studies, Tokyo: International House of Japan Library, 1989; A Guide to Reference Books for Japanese Studies, Tokyo: International House of Japan Library, 1997.
[20] An Introductory Bibliography for Japanese Studies, The JapanFoundation, https://www.jpf.go.jp/e/publish/intel/biblio/.
[21] The Japan Foundation,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1980’s, Tokyo: The Japan Foundation, 1984.
[22] The Japan Foundation,Directory of Japan Specialists and Japanese Studies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okyo, Ann Arbor, MI: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1989,1995, 2007.
[23]The Japan Foundation,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1990s, Tokyo, Japan: The Japan Foundation and Ann Arbor, MI.: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1996; The Japan Foundation,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Continuities and Opportunities, composition by Patricia G.Steinhoff, Tokyo: Japan Foundation, 2007.
[24] Directory of Japanese Studies in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The Japan Foundation, http://japandirectory.socialsciences.hawaii.edu/.
[25] The Japan Foundation, Japa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View from 2012, Japanese Studies Series XXXX, Tokyo: The Japan Foundation, 2013.
[26]『外国人の見た日本』、東京:筑摩書房、1961-1962年。
[27]宮本又次編『アメリカの日本研究』、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70年。
[28]『知日家関係文献目録』、広島: 広島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室、1983年;新堀通也監修『知日家人名辞典』、東京:有信堂高文社、1984年;新堀通也編著『知日家の誕生』、東京:東信堂、1986年。
[29]佐伯彰一、芳賀徹編『外国人による日本論の名著: ゴンチャロフからパンゲまで』、東京: 中央公論社、1987年。
[30]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編『「日本研究」図書目録:1985-2004世界の中の日本』、東京:日外アソシエーツ、2005年。
[31] Fukuoka UNESCO Association, Overseas Japanese Studies Institutions, Fukuoka : Fukuoka UNESCO Association; 福岡ユネスコ協会、http://fukuoka-unesco.or.jp/fukuoka-unesco-1%ef%bd%9e47%e5%8f%b7.html。
[32]法政大学国際日本学研究所、https://hijas.hosei.ac.jp/。
[33]東京外国語大学国際日本研究センター、http://www.tufs.ac.jp/icjs/;東京外国語大学大学院国際日本学研究院、http://www.tufs.ac.jp/research/js/。
[34]明治大学国際日本学部、https://www.meiji.ac.jp/nippon/。
[35]「国際日本研究」コンソーシアム、https://cgjs.jp/。
[36]国際総合日本学ネットワーク、http://gjs.ioc.u-tokyo.ac.jp/ja/。
[37]東京カレッジ、https://www.tc.u-tokyo.ac.jp/。
[38]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http://publications.nichibun.ac.jp/pc1/ja/。
[39]例如对于早期的梳理可参见:臼井祥子「日本研究の現状と展望―欧米、大洋州、東南アジア、中南米を中心に―」、日本研究・京都会議、京都: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94年10月。细分的综述或动态评析例如可参见:今谷明「欧米に於ける日本史研究の現状と動向」、『日本研究』、第35集、2007年5月、201-214頁。
[40]藤津滋生「年表&#12539;海外における日本研究[1~1867]」、『日本研究: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紀要』、第10集<資料編>、1994年8月、87-132頁;「年表&#12539;海外における日本研究[1868~1945]」、133-202頁。
[41]臼井祥子「米国における日本研究」、『日本研究: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紀要』、第10卷、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1994年、193-309頁。
[42]野本京子、坂本惠、東京外国語大学国際日本研究センター編『日本をたどりなおす29の方法:国際日本研究入門』、東京:東京外国語大学出版会、2016年。

[关闭]
 
2005- ©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