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2007年12月28日
http://world.people.com.cn/GB/14549/6710720.html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从27日起开始了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福田之所以能实现年内访华是基于多方共识和面临多重压力的结果。
从共识方面来看,首先是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共识。在今年温总理访日期间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中,中日双方就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性往来,在国际会议场合继续举行经常性会晤达成共识。此次福田顺利实现年内访华,一方面实现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约定,另一方面也为加强中日互信迈出了新的步伐。
其次是日本国内就发展中日关系、开展对华合作逐渐形成共识。在小泉时期,由于他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中日高层往来被迫中断,中日关系跌至低谷。安倍上台之后虽然重新启动了中日高层往来,但由于他坚持“摆脱战后体制”、修改和平宪法、加强日美澳印联合等政策主张,破坏了中日之间的战略互信。福田康夫一贯重视亚洲外交,注重发展中日关系,因此,在福田就任首相以来,日本国内在发展对华关系上的共识不断扩大。就在此次福田访华之前,日本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也率团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达成广泛共识。日本朝野两大政党竞相展开对华外交,当然有国内政治的因素,但是这也说明发展中日关系确实成为大势所趋。
从压力方面来看,主要是福田希望借助改善对华关系来转移日本国民的注意力,从而扭转持续下滑的内阁支持率。2007年10月福田内阁成立初期,其支持率曾经高达60%左右。但到12月中旬,福田内阁的支持率迅速下跌至35%。此外,在反恐特别措施法问题上与民主党的角力也面临困境。福田必须在外交方面,特别是在对华关系上取得进展,以赢得国民的支持。
压力的第二方面是国际舆论的变化。在历史问题上,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政治组织和政府官员连续发表意见,批评日本在包括南京大屠杀、随军慰安妇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和政策,也使得日本政府必须谋求改善中日关系,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与信任。
在共识和压力的推动之下福田启程访华,这对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中日关系中的新老问题层出不穷,日本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复杂,未来中日关系依然存在许多不定因素。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